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滴滴出行、UBER等打车软件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网约车数量不断增加,骗子也蹭上了这一热度。 近日,上海市金山区检察院就办理了一起诈骗案,男子张某以“办理网约车资格证”为名设下诈骗陷阱,从6名被害人处骗得钱财。日前,上海市金山区检察院依法以诈骗罪对张某提起公诉。 打车软件的“火爆”让不少人产生了做网约车司机的想法,受害人陈先生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12月,陈先生在网上搜索网约车资格证办理方式时,偶然认识了声称“代办网约车资格证”的男子张某,其后便添加了对方为微信好友。 “我可以帮忙办理网约车资格证,不用提供户籍资料也不用考试,办不出全额退款。”张某信誓旦旦向陈先生表示,只需其交纳800元的“代办费”,就能帮助办理网约车资格证。想着自己既没有本市户籍又没有本地牌照的车辆,倘若走正规程序难以成功办理资格证,陈先生便将800元“代办费”转给了张某,并按照对方要求提供了身份证、驾驶证等信息。 “车证已经办好了,发给你确认一下,接下来给你办人证,大概需要三到四天。”没过多久,陈先生就收到了张某发来的网约车从业资格证的照片。收到照片后,陈先生对于张某更是深信不疑,便将其推荐给了同样想成为网约车司机的朋友,两人一起委托了张某代办网约车资格证。 时间转眼过了一周,但陈先生在网约车平台上查询后却发现自己的申请仍未通过审核,在微信上询问张某相关情况,张某也只是一味搪塞,加之自己曾推荐过的朋友在张某处办理的资格证也是迟迟未通过审核,一连串的状况让陈先生心中生疑,其便拨打电话询问了网约车APP客服。经过一番了解后,陈先生这才惊觉自己遭遇了诈骗陷阱,随即报了警。 2019年1月,犯罪嫌疑人张某被抓获,其到案后对谎称可以办理上海地区网约车资格证,后使用修图软件假造网约车资格证,从而获取被害人信任,骗取钱财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据悉,2018年中旬,张某来上海打工并通过开黑车谋生,在一次和朋友的交谈中,偶然得知了可以在网上做假网约车资格证牟利的“生财之道”。其后,张某便向一些同样在上海开黑车的朋友谎称自己有路子能够办到正规的网约车资格证并可以帮助他们完成司机注册,而自己则需从中收取一些“代办费”。 等“买家”上钩后,张某便会让客户发送身份证及车辆信息,然后用修图软件把客户信息复制黏贴到正规网约车资格证的照片上,并把修好的照片上传到打车平台进行注册审核,但打车平台加强审核后,这种作假方式早已无法“得逞”,而诈骗得来的钱财也早已被张某挥霍一空。 日前,金山区检察院依法以诈骗罪对张某提起公诉。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多次骗取他人钱款,数额较大,其行为已触犯《刑法》,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最终,法院支持指控,判处张某拘役四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检察官说法 所谓“生财有道”,青年人应该脚踏实地做事做人,切莫被利欲冲昏头脑,触犯法律底线,本案中,张某就妄图通过诈骗谋取利益,最终得不偿失。 检察官同时提醒广大网约车司机朋友,一定要遵守网约车管理规定,未取得“网约车资格证”属于非法载客,切莫存在侥幸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