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当小美(化名)通过网游认识李某的时候,她绝没有想到,在一年之内,她会因为这个“富二代”朋友损失百余万元,甚至为此借了网贷和外债。而李某则因涉嫌诈骗罪,于今年11月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富二代”屡陷麻烦要借款 2018年12月的一天,玩网游的小美认识了游戏中的一个李姓玩家,两人交谈之中颇为投契,不久后还见了面。2019年1月初,李某向小美“求助”,说自己生意资金周转不开,想向小美借款13万元。小美第二天就转账给了他。不到一周之后,李某再次以同样的理由向小美借款10万元,小美也答应了。到了2019年2月,李某又借口亲戚得了绝症要做手术,向小美借款,后又以做网络广告生意的理由借款。就这样,到了2019年3月底,李某已经从小美处“借”走几十余万元了。 其实,从2018年12月算起,两人认识不过两三个月,为何小美就对李某如此信任呢?因为,在小美眼里,李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家境优越,必定能很快将钱还上。 在李某的描述中,他的父母是做生意的,家住别墅,他本人名下也有几套房,开的是豪车,戴的是名表,拿的是名包,生活起居都有专人打理。口说无凭,李某还发来视频证实。在向小美借款之后,李某更是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照片,上面的地址确实是一个高档小区。 有这样殷实的家境作为保障,加上李某保证会短期内还款,小美并未起疑,没有想太多就将钱款借给了他。但李某的运气似乎真的有点背,总能遇到各种“难处”——资金永远周转不来,家里的生意出了问题,名下房产不能套现……为了“救急”“生意周转”,李某不停从小美处“借”钱,金额也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在这期间,李某虽陆陆续续还给过小美一些钱款,但金额远低于小美借给他的,而且每次还款后随之而来的必定是更大数额的借款。 撕开伪装后仍满口“歪理” 对于李某的反复借款,小美不是没有怨言。但事已至此,小美担心如果李某的生意真的无法维系恐怕就真的还不上钱了。纵然百般无奈,小美还是想尽办法满足李某的要求。为此,她借了不少外债,还背上了贷款。 又过了几个月,李某的谎言维系不下去了,小美也渐渐察觉出异样,李某索性不再伪装,他承认自己并非“富二代”,所谓豪车、别墅、名表都是假的,连身份证也是伪造的。坦白之后的李某毫无悔改之意,反而自有一套“歪理”,他认为只有小美继续借钱帮他,他才能赚钱还债,否则就无法还钱,且言辞颇为偏激。被“套住”的小美后悔莫及。 到了2019年12月,忍无可忍的小美选择报警。李某到案后供认,从小美处得到的钱款大多用于还债和个人花销了。经审查,浦东新区检察院认定,李某在网上认识被害人后虚构自己“富二代”的身份取得被害人信任,自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编造“亲戚手术”“生意周转”等理由,陆续骗得被害人300万余元用于个人还债和开销,其间李某还款120万余元。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被害人183万余元,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触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涉嫌诈骗罪。 检察官析案 李某到案后,对涉案金额没有异议,却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涉嫌诈骗,他声称会还钱。但承办检察官认为,李某的辩解不足以采信。 首先,李某有虚构身份及还款能力的事实。他在结识被害人后,通过伪造虚假身份证信息、谎称家境富裕等方式营造自己经济十分阔绰的假象,又凭借此虚构身份谎称自己具有还款能力,致使被害人陷入错误判断,错误地以为借款给李某不至于无法获得偿还。 其次,李某虚构借款事由向被害人借款。李某以生意周转、赎车、亲戚生病、从事广告生意为由借款,但经过调查,李某将钱多数用于归还个人债务。 最后,李某并无还款意愿。经调查,李某借款伊始就用于归还个人债务。李某还曾因无法归还欠款伪造资金被银行冻结的虚假截图发给被害人,制造自己有还款能力的假象,继续诱骗被害人借款,并在此后多次借款。而他虽然还了部分欠款,但明显不足以偿还被害人的债务,仅仅为诱惑被害人继续借款。 日前,浦东新区检察院已以涉嫌诈骗罪对李某提起公诉。 同时,检察官也作出提醒,网络交友风险不小,涉及经济来往更要慎之又慎。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某个“有能力” “有财富”的人,更不能指望与他们交往能在今后给自己提供好的资源和渠道。而对于更多年轻人来说,理性消费、合理支配财产也是一门必修课,妄图拆东墙补西墙减轻自身还债压力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更遑论靠欺骗他人钱财偿还自身债务,这是绝不可取的。
|